2009-11-10

區議員升呢立會變人大, 自由黨積弱香港難民主

因家事久未露面的陳方安生本周「復出」,筆者十分高興;

一個有深厚管治經驗而無強大特殊利益纏身的前高官投身本地政治,雖會令不少政敵不快,卻是千金難買。就近日民建聯翻叮「○五方案」,陳太以「立會不宜區議會化」反對之,一語中的;橘逾淮則枳,把區議會的功能無原則地延伸至立法會,有違政治科學的理性設計原則。茲事體大,筆者近日也論述過,今天再補一筆。

「○五方案」中的區議會部分,建議由區議員彼此互選六人出任立會功能界別議員;六席之中,一席為現有,五席為新設。政府及保皇派以此當作增量民主,推介給市民,是很大的錯誤。方案把一部分區議員「升呢」為立會議員,其實是把大陸的人大體制移植香港,在香港發展有大陸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眾所周知,人大體制分直選和間選兩層,直選只限於縣以下的地方人大;縣級人大產生後,彼此之間互選代表出席省級人大;省級人大又彼此互選產生全國人大。① 就此體制抽象而言,無大問題,具體運作則因黨的壟斷和層層干預操控而令「民主」成為一句空話。在香港的區議會體制中,這種操控由特區政府負責,表現為政府欽點一百○二個委任議席。這樣比較一下,大家便知○五區議會方案「民主成分」的可疑性質,以及其逐步擴大可使香港和內地兩制「併軌」的「深遠意義」。祖國大陸不少好東西可以引進香港(如敝報引進不少內地來港人才、尖子,非常能幹),皆令港人得益不淺,但引進政制,則絕對不宜。近日民建聯推出的翻叮方案,細節上與前案不同而大方向則一,在政府不承諾最終取消功能界別、拒絕討論一七/二○終極方案的情況下,難保翻叮之後不會翻煲,最後還原為○五方案中的人大版本香港克隆、甚至陸續取代其他界別。

香港的經濟制度是正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所謂「中國特色」。西方發達國百多年來的歷史發展經驗及社會達爾文主義告訴我們,最適合正牌資本主義經濟的政體便是所謂的「資產階級民主」;馬克思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大體上決定政治結構,闡明同一道理。② 因此,香港需要的民主,不是什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民主,而是正牌的資產階級民主,亦即最成熟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裏實行的那一種品類繁多內容豐富、但皆以一人一票平權觀念為基礎的民主。在這種體制之下,資本家有鈔票,能量很大,但人民有選票,起碼有可能限制資本的能量(特別是其作惡能量),讓社會達致一個既有公義又有效率的平衡。這種平衡,說到底對資本家也最有利,否則他們在西方大可選擇資產階級專政;但試問在一個高度剝削、民不聊生、社會矛盾緊繃的專政體制下,資本家又怎能多賺錢?賺得錢之後又怎能安安樂樂花?

這就帶出自由黨的問題。自由黨積弱,顯示香港高度富裕的資產階級仍未適量投資人力物力建設代表本階級的政黨。大商賈依然熱衷搞特權政治,跑北京、跑西環、跑下亞厘畢道;那既是慣性使然,也因為此三處之門常為他們而開。如此,自由黨無法得到足夠資源取得直選票,只能走功能組別特權之路(再加一點民粹主義色彩)。富貴黨而缺致勝資源,是一大諷刺。

能壯大自由黨或一個真正的資產階級政黨者,唯有北京。辦法很簡單,一就是關上三道特權之門(包括後門),二就是取消功能界別特權體制。如此,本地資產階級充裕人力物力便納入正途,源源不絕澆注其政黨,使之健康成長。這是要建設一個以平權為基礎的真正資產階級民主體制的必由之路;北京要讓香港長治久安,不能靠偷運人大體制、設立第二管治中心、搞地下黨等旁門左道陰謀詭計,而必須循此正途。所謂政改終極方案和路線圖,背後的深一層意義,就是這個。

註:①香港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產生辦法與此不同;②馬克思這句話,放在大陸尤其正確:有黨政官員操控的經濟,便有黨政官員操控的政治。

〔按:筆者感謝一位讀者來函指出本欄五日文章一錯處:解放後國內除了工人、農民、幹部之外,人分九等的九等是地主、富農、反動派、壞分子、右派、叛徒、特務、走資派、知識分子。七日文章中提及的「三面紅旗」,除「總路線」及「人民公社」之外,不是「大煉鋼」而是「大躍進」;「大煉鋼」是「大躍進」的一個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