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2

「銅牆鐵壁」與「書館沉淪」

築牢銅牆鐵壁以禁錮人民思想者,不限於東西方的共產黨。

你若晚上從柏林牆舊時盟軍警衞站“Checkpoint Charlie”出發,往北走十多分鐘至優雅的「菩提樹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再向右轉,便是二戰前曾享盛名的洪博特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對面是國家歌劇院,之間空地是倍倍爾廣場(Bebelplatz,倍氏乃德國社會主義運動先驅之一);夜幕低垂之後,廣場正中地面上有十分精緻的一小方破璃透出蒼白亮光,你俯身內望,下面白色一片似無一物,細看方知是一個小房間,四道牆壁都是書架,架上空空蕩蕩。

一九三三年,德國民族社會主義黨(納粹黨)青年團的一批打手,奉命從廣場旁邊的皇家圖書館清出一百零三位作者的著作及有關刊物二萬餘冊,搬到廣場上引火燒毀。這批作者包括弗洛依德、愛恩斯坦、馬克思、海湼,等等,罪名只有一個,就是作品包含「反德」意識。當時,納粹黨還差幾個月才上台,但德國國內形勢已是山雨欲來;希特拉早就有發動歐戰的決心,故要燒的還包括一切表達和平願望、反對戰爭的作品。小說家雷馬克(E.M. Remarque)的書被燒,他逃往美國,其姊則被刑殺,只因他的名著《Im Westen nichts Neues》(中譯「西線無戰事」)描寫一次大戰後德軍當中的反戰情緒。二次大戰以納粹下台告終,柏林分東、西,蘇俄控制的那部分,包括了倍倍爾廣場一帶;見證過納粹燒書的洪博特大學、國家圖書館,再遭一輪更徹底書禁,一直到一九八九年柏林牆倒下為止。一九九五年,柏林市邀請以色列藝術家Misha Ullman把他的作品「書館沉淪」(Versunkene Bibliothek)置在倍倍爾廣場正中,旁邊地面上還有青銅板附簡單說明,並引海湼敍事詩〈Almansor〉中的一句:「焚書之處,最後還要焚人。」①

上溯歐洲焚書史,又豈止於納粹狂徒。歐洲在整個黑暗世紀及中世紀的千多年裏,都因為宗教原因,不斷焚燒含有「異端邪說」的書籍。其中,以西班牙天主教會尤其熱衷此道;後來在「航海世紀」中,西國傳教士到達南美,遇上馬雅文化,認為馬雅人信奉邪教難以歸正,遂大肆燒毀馬雅書籍,繼而滅絕其整個文化乃至民族,罪行滔天。歐洲的宗教焚書運動,於十六世紀達峰;十八世紀之後,民族國家出現,「政權」、「主權」等觀念萌生,統治者焚書,轉以「維穩」為主要目的,遭殃的多是政治、文化等思想性書籍和文學作品。② 西方國家的政府焚書,至二十世紀初還很常見。一九一五年,英國下議院以此手法對待勞倫斯的杰作《彩虹》(The Rainbow),書一出版便被禁,印好的一千本全部焚毀。美國亦不遑多讓,一九二二年,喬伊斯的曠世鉅著《尤利西斯》(Ulysses)正式出版,五百冊運抵美國時,立遭美國郵政局扣查並燒毀;是書在法國和加拿大亦遭同樣命運。③ 西方國家杜絕焚書惡習,是戰後的事。

中國是燒書大國,古已有之,於今為烈,始作俑者是戰國時秦國的商鞅。《韓非子.和氏》記載:「商君教秦孝公以連什伍,設告坐之過,燔《詩》、《書》而明法令」,燒的是儒家奉為經典的兩本古籍。那次焚書,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意見搞得聞名天下那次還早。始皇焚書,據史書記載,範圍大得多,但主要對象還是那兩本。《史記.秦始皇本紀》說:「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等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人民只是背誦幾句書便得極刑者,秦始皇以後,還在「乾隆盛世」和中共搞「文革」時出現過;其餘歷代帝皇,禁書的亦不可勝數。

研究焚書、禁書的歷史,在西方學術界已有相當累積,可觀者甚多。中國學者在這方面還比較初步,原因大家都清楚。年前筆者在紐國奧克蘭大學圖書館讀書,找到一本《中國歷代禁書目錄》,編者是兩位大陸古籍專家、文史學者安平秋和章培恒,此書九二年由台灣竹友軒再出版,書中所列禁書,只到四九年為止。④

話說回頭。海湼那句詩很深刻,但並不反映他有先見之明;焚書繼而焚人,在歐洲歷史上乃司空見慣,和中國的「坑儒」一樣殘忍。以海湼的睿智,當也料到因為自己的猶太血統,寫的書終會遭焚。在這一點上,中國人還是幸運的。我國的焚書坑儒,都是一視同仁,從來不分種族。

註:①八世紀的時候,西班牙曾被北非回教徒佔領,元七二二年之後,西人「光復」伊伯來亞半島(史稱 "Reconquista"),開始宗教清洗,焚燒《可蘭經》;海湼(Heinrich Heine,1797-1856)的詩提到這件事,原文是"Dort, wo man Bücher verbrennt, verbrennt man am Ende auch Menschen."。筆者九七年柏林之旅期間,在倍倍爾廣場參觀了M. Ullman的藝術作品,想起自己國家裏的事,不禁悽然;②見華盛頓大學教授H. Bosmajian力作Burning Books, MacFarland & Co., 2006;③見Bosmajian書第十二至十三頁;④此書港大圖書館有收藏,其餘圖書館則未見。

2009-11-11

政改優化版變憂化版

如無意外,政改諮詢文件最快下周二出台。由於煲呔民望處於低位,

要牢牢築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圍牆?

過去幾天忙於寫關於本地政改的文章,今天回過頭來談談周一的柏林慶典。

2009-11-10

區議員升呢立會變人大, 自由黨積弱香港難民主

因家事久未露面的陳方安生本周「復出」,筆者十分高興;

2009-11-09

一步到位? 一個騙局?

政府發表政改諮詢文件前夕,曾蔭權拋出

2009-11-07

本乃驚弓之鳥 豈是文章殺人

「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上周逝世,殊為可惜,但不會對中國科技發展產生

2009-11-04

平權選舉兩大亮點 利益申報一個漏洞

全國人大法工委修改《選舉法》的草案,筆者昨天談了八點中的三點,

2009-11-03

人大八點選舉改革有意思

最近幾天,內地和香港特區不約而同出現有關選舉體制改革的重要話題。